A:一個艷陽天,躺在青青草原上,心無所思,只是享受著陽光的熱與青草的香;腦子裡一片空白.....什麼都沒想....,身體好像要飄起來了
B:一個艷陽天,坐在考場內,看著卷上的題目,努力想著在哪看過......側頭看看手錶,再擦擦汗,拿起筆,用力的再在紙上幾點東西出來,這腦袋好像已經裝不下了
A或B,哪一個用腦、勞心費力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當你在用心思考時,你的"認知負荷"就會高;當你無意無心時,你的認知負荷就會低。
認知負荷是啥?
就字面上來說,就是你在"認知"時,使用的腦力;又稱作Mental Workload. 這個所謂的"認知時",舉例來說,就像是你在傍晚時,遠遠看到一個身影,你想,這體型、走路方式....判斷起來,不就是...老陳嗎!!!!當你在思考、判斷時,你用的心智努力就很多,你用力的去回想,從大腦裡的長期記憶中努力想要找出線索,這個當下,可以說你的認知負荷很高。當然依據線索判斷,決定答案後,你的認知負荷就又降下去了。
**認知負載好是不好??
**就像重量訓練!
你的身體有這骨骼、筋肉、韌帶....血液、體液、水分.....大腦....,帶來的重量。而你受著地心引力的影響,每天或坐、或走、或站、或躺....這軀體天天都在做著"重量訓練"(阻力訓練)。只是,需要嗎?恐怕你沒選擇,活著就是這樣的負荷。你若是認清這點,那麼積極點你可以有意識的、主動的訓練你的身體,讓它強壯、讓它可以適應不同的變化,讓你的身體習慣於承受不同程度的負荷;讓你可以承受更多的人生挑戰,
夠嗎?這些重量夠嗎?當然不夠
所以要到健身房裡,選擇適當的(超重原則)鐵塊(重量),讓自己的身體可以逐漸適應,日復一日;每當新的鐵塊重量來時,身體感受到的負荷就大些,逐漸適應後,感受到的負荷就小些;完成適應後,就沒甚麼感受了。日復一日,你不斷地嘗試著要加重量,要讓你的身體可以承擔更大的重量,適應,再調整,適應....
**認知負荷哪裡來
就像場景A,你無所事事不用腦時,是沒有負荷的;你開車到加油站,抽出信用卡說---跳槍,也沒啥負荷;你拿著球拍,把球打到你喜歡的地方,管它甚麼位置、甚麼戰術,也是沒有甚麼負荷的。但...............
#若是你一進加油站就在找"自助加油區"(省錢)、眼睛還即時搜尋著"哪一家信用卡"折扣多"的廣告布條,你的負載是較高的;你若眼睛看著對手往哪跑,心裡想著這球要往哪打,腳下片刻不停的趕著回即打來的球,就在決定後球拍即將打到球前的剎哪!!!你看到對手移動了,跟你預期的不一樣,你瞬間決定將球打到另一個依據最新訊息判斷的方向與位置去,你的負荷在那一瞬間,是很高的。。。
**高的負荷對你好,但是太高就吃不消
有負荷表示有壓力、有腦力、有出力;但是太高的負載就像重量訓練一樣,可能會對你產生傷害。譬如
- 在閱讀時,可能會停在那兒,讀不下去,為實在不懂
- 在練習時,會無法分辨出錯在哪裡,甚至不知道是否做的就是錯的
- 在比賽時,會被對手KO,因為比賽不可能因為你在思考而停止
- 在面試時,可能會瞠目結舌,呆在那裏說不出話來
- 再舉例來說;你身上只有50元,如果想要買60元的東西,你就要費點心思,跟老闆談談價錢、想想是否等店家傍晚減價時再買...、或是找熟人借錢....這些思緒在腦子裡轉時,心智負荷就高
-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**負荷在哪裡??
若是重量訓練,當然就是那塊用力的肌肉。但是心智的負荷則是發生在工作記憶中。換個觀點看,你的電腦記憶體(RAM)如果不夠大,可能開上15個網頁,速度就開始變慢了,因為每一個網頁都要載入記憶體中。
人腦中類似的記憶體就叫做"工作記憶"(Working Memory),在哪裡---不知道,怎知就一定有?是科學家(Alan Baddeley and Graham Hitch, 1974)提出的理論。
你看不到、摸不到,卻感覺得到;當你在思考一件事;做一個決定、判斷一個情況...時,都是發生在工作記憶中的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認知負荷種類
壹、內在負荷(intrinsic load)
叁、增生(有效)負荷(germane load)
壹、內在負荷(intrinsic load)
- 簡單的說,就是在學習時,學習內容所帶來的負載。
- 你在看英文,英文不認識你:此時負荷可能很高,因為你很努力在辨認那些"豆芽",你嘗試透過字首、字根...上下詞句...判斷,到底那個字、那句話是甚麼意思。----->當然,你也可能負荷很低或沒負荷,因為你根本就不理它,管它說甚麼,一概不理;若是考試,就12321-1234-4321亂猜一通就好。哪裡會有負荷,哈!
- 你在學運動時,如果對老師的講解不理解,或是老師示範時沒看到或沒記起來;在練習時,你沒有過去的經驗可以幫你,你努力在回憶與猜測老師所教的與做的,你就可能會有很高的認知負載
- 就是媒體設計所帶來的負荷。這裡所說的媒體,可能是書中單元的安排,
- 可能是手機畫面的安排方式,譬如學習者為了找到想看的內容,必須先熟悉界面的操作方式。
叁、增生(有效)負荷(germane load)
- 教師為了協助學生學習理解,在教學中舉例子、增加表 格說明等方法
- 透過適當的教材呈現,引導學習者對於學習材料,進行複誦、組織、比較、推論 等方式,即會產生增生認知負荷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